收缩在华信贷业务,时隔三个多月后花旗再度解散一家贷款公司

记者 | 冯赛琪
花旗集团在重庆的收缩散一家贷款公司申请解散,将信贷资产转让给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华信后花
近日,贷业多月度解贷款银保监会官网发布了关于重庆北碚花旗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碚花旗贷款”)解散的隔个公司批复公告。
图片来源:银保监会官网重庆银保监局表示,旗再已经收悉《重庆北碚花旗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提请解散公司的收缩散请示》及说明解释材料。重庆银保监局同意北碚花旗贷款解散,华信后花并要求北碚花旗贷款自收到批复之日起,贷业多月度解贷款立即停止经营活动,隔个公司向两江银保监分局缴回金融许可证,旗再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清算及注销公司等法律手续。收缩散
天眼查数据显示,华信后花北碚花旗贷款于2011年成立,贷业多月度解贷款注册资金为3880万元,隔个公司花旗银行海外投资公司持股100%,旗再是花旗集团在国内成立的第四家贷款公司。
自2008年开始,花旗在中国布局信贷公司,力图打造“花旗信贷”的市场品牌。
花旗集团旗下的花旗银行海外投资公司,在中国先后投资设立四家贷款公司,开创了外资银行在华设立贷款公司的先河。
2008年12月,湖北荆州公安花旗贷款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是花旗集团在华设立的首家贷款公司。此后至2011年,花旗银行海外投资公司又投资设立了湖北咸宁赤壁花旗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大连瓦房店花旗贷款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北碚花旗贷款有限责任公司。
据了解,贷款公司的服务对象有着明显“小而微”的特征,加之近年来国内小贷公司的迅速发展、消费金融的崛起以及普惠金融在村镇地区的大力推行,大大抢占了贷款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并且,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也出现“水土不服”问题。
实际上,此次解散北培花旗贷款,距离花旗上次解散在华贷款公司也只过去了三个多月的时间。
今年4月份,花旗集团已经解散了一家贷款公司。4月1日,大连银保监局官网披露了关于大连瓦房店花旗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解散的批复,表示同意大连瓦房店花旗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解散。
目前,花旗集团只剩湖北的两家贷款公司仍然坚挺。
这两家贷款公司审批通过时,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时任董事长欧兆伦曾表示,公安县和赤壁市的农业发展迅速,经济增长强劲,有着大量的信贷需求。新成立的贷款公司将向客户提供抵押及无抵押贷款,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
事实上,花旗集团收缩在华个人业务的态度早就有迹可循。
2021年4月,花旗中国发布公告:因全球总部业务调整,花旗中国将退出包括财富管理、信用卡、个人信贷在内的个人银行业务。这意味着花旗集团在中国的个人业务将全面收缩。
此外,花旗宣布自2022年6月17日起,用户将无法通过花旗全球速汇通服务向美国花旗银行账户进行转账或接受来自美国花旗银行账户的汇款。自6月26日起,花旗银行(中国)将全面停止提供全球速汇通服务,同时用户的收款人名单中全球速汇通收款人信息将被自动移除。
可以预见的是,花旗集团收缩个人业务的步伐不会停下。目前来看,不仅是在中国,其在韩国、澳大利亚等13个市场也面临着个人业务的调整,“虽然其他13个市场都有优秀的业务,但我们没有竞争所需的规模。”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范洁恩曾表示。
财报显示,花旗集团2021财年全年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219.52亿美元,同比增长98.71%,营业收入为718.84亿美元,同比下降3.25%。公司四季度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31.73亿美元,同比下降31.5%,营业收入为170.17亿美元,同比下降3.14%。
相关文章
- 中国网财经11月22日讯 昨日晚间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向股东大会申请授权公司,新增不超过500亿元的发行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的授权。万科A表示,发行种类为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境内外市场的公司债2025-07-05
应莹又发股评!券商研判,中信:A股五个方面形成新平衡!中金:震荡偏弱格局可能持续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中国基金报 泰勒大家好,下半年的7月,开局A股过得不咋的,三大指数都跌了4%-5%。明天就是八月的第一天,希望八月对全体股民基民好一点。按照国际2025-07-05财富管理将呈现多元化、专业化、安全化、普惠化趋势 居民财富配置金融资产比例将持续提升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朱宝琛在7月30日-31日举行的“2022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上,多位与会人士围绕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话题进行阐述。今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的第一年。在财富论坛上,2025-07-05- 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法尔汉·哈克表示,联合国已准备好派遣一组专家,将在各方同意的情况下,对叶连诺夫卡拘留设施遭炮击事件进行调查。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30日通报称,乌克兰军队29日使用美制“海马2025-07-05
北京单日新增感染者突破600人,14区倡导居民“两点一线”,超15家商场暂停营业或堂食
来源:华夏时报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诗萌 北京报道随着新增本土感染人数持续走高,北京再次迎来与新冠病毒较量的“关键期”。11月20日傍晚,北京市召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2025-07-05- 本报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地方债成为我国第一大债券品种。截至2022年6月末,地方债余额超过34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也超25%,这进一步增强了地方债作为积极财政政策重要抓手的作2025-07-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