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调查:某知名白酒联合乳企出品冰激凌,经囤货惜售后价格被“炒”翻倍

炎炎夏日,炒想买支雪糕解暑,新华惜售却发现一支动辄十几元、社记几十元,调知名特别是查某出品一些包装花哨、带有“噱头”的白酒冰激新款产品,价格大大超过消费者预期,联合凌经被网友戏称为“雪糕刺客”,乳企不识勿拿……
1
“雪糕刺客”让人猝不及防
近日,囤货家住北京东城区的格被李先生“遛娃”时张罗小区里几位小朋友吃雪糕,结账时发现小朋友们挑选的翻倍八支雪糕竟然要三百元,着实令他大吃一惊:“我记着小时候雪糕不就一、炒两块钱么,新华惜售现在怎么这么贵?社记”
这个夏天,不少消费者冒出了和李先生一样的调知名疑问。社交平台中,“雪糕刺客”“不认识的‘野糕’你不要拿”“雪糕价格是为了消灭社恐”等热梗频出。部分网友戏称,所谓“雪糕刺客”指的是一些没见过的品牌或包装的雪糕,它们静静“潜伏”冰柜里,等待结账时给人“致命一击”。
这是记者拍摄的雪糕货柜,各品牌雪糕品种繁多,但货柜没有标价。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事实是否如此?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多家便利店、超市和小卖部发现,雪糕的标价情况不尽相同,一些大型超市在冰柜上标明了雪糕价格,但在大多数便利店、小超市和小卖部里,雪糕没有明码标价,不同品牌雪糕集中混在一起,只有结账时才能知道具体价格。通过记者询问得知,这些雪糕售价在一元至二十五元之间,其中,一些大包装的品牌雪糕售价过百。一家连锁便利店的负责人说,价格较高的雪糕销量不差,“冷柜空间有限,我们基本不会去进二、三元的雪糕了,价格高的雪糕毛利高,我们赚得也会多一些。”
而部分居民区周边小卖部销售的则以平价雪糕为主。在大兴区一家小卖部,冰柜中最贵的雪糕不过四元。老板坦言,店中卖得最好的是价格为一元的“老冰棍”,虽然对高价雪糕有所了解,但因为害怕销量不佳所以没敢进货。
2
高价雪糕贵有所值?
记者走访发现,部分消费者对高价雪糕“买账”实际源于雪糕标价不透明,对比配料表后发现,除了价格,一些高价雪糕在其他方面并没有脱颖而出。
记者以配料表中是否含有香精和降低成本的代可可脂作为比较发现,绝大部分高价雪糕与平价雪糕都添加了香精成分;此外,几款售价十几元的雪糕配料中,也都含有代可可脂。
个别品牌还因在配料宣传中弄虚作假被行业监管部门处罚。此前,某品牌销售的一款“轻牛乳”产品,网页上宣传“不加一滴水、纯纯牛乳香”。经监管部门核实,该产品配料表中明确含有饮用水成分,宣传内容和实际情况不符。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近年来,一些新入市场的雪糕企业为了在上市后短时间引来消费者关注,便在营销上下足功夫。但这些产品的营销费用形成品牌溢价,最终要由消费者来买单。
部分品牌过度包装也成为价格推手。记者注意到,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公布了一批商品过度包装执法典型案例,通用磨坊旗下哈根达斯“卢浮映月”冰激凌月饼“上榜”。通报称,通用磨坊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2021年9月17日销售的卢浮映月系列冰激凌经检验包装空隙率不合格,属于过度包装商品。
这是记者与某商家交谈时对方提供的销售记录截图。制图:彭子洋
此外,一些“跨界”营销的雪糕经囤货惜售后被炒成高价。记者注意到,某知名品牌白酒联合乳企出品了三款冰激凌,定价在六十元左右,短时间内价格就被“炒”翻倍。
3
降火雪糕别让消费者“上火”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1年,雪糕冰激凌行业的市场规模由不足900亿元增长至1600亿元,六年间累计上涨超90%。相关专家表示,如何实现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避免部分品牌一味地追求高价而忽视品质、只注重营销而忽视产品,应该成为雪糕市场规模扩张背后各方关注的问题。
全国消费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洪涛认为,相关部门在加强雪糕质量检查、防止高价低质产品招摇过市的同时,也应适度对部分高价雪糕给予最高限价或指导价的限制。在新老品牌根据市场需求推陈出新的同时,也应鼓励更多的低价优质产品流向市场。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认为,在雪糕类产品的研发中,创新与高价并非一对“孪生兄弟”,创新更应该建立在提高产品性价比的基础之上。他认为,企业应该潜心研究产品,以消费者口碑和产品质量作为推陈出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于市面上部分雪糕定价过高而造成消费者“被刺”的现象,洪涛认为,在产品定价方式的选择上,除了品牌定价、创意定价等方式之外,雪糕类产品的定价更应该以成本为基础,反对因过度竞争而导致的价格混乱。刘俊海认为,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等权利应该得到进一步落实,在雪糕销售端的醒目处应对产品进行明码标价。
4
《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
本月开始施行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7月1日起施行,其中:
1、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进行明码标价,明确标示价格所对应的商品或者服务;
2、明码标价应当根据商品和服务、行业、区域等特点,做到真实准确、货签对位、标识醒目;
3、经营者不得不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
来源:新华社(记者:乌梦达 彭子洋 鲁畅 实习生:王昊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相关文章
- 华联期货:市场预期走弱,原油大幅下跌【偏空头】上周原油持续下跌,SC原油录得五连阴,完全抹去国庆节后涨幅。周内欧佩克月报继续下调石油需求展望,为今年4月以来第五次下调。IEA上调今年需求但下修了明年需2025-07-06
- 近日,国际权威数据调研机构IDC发布《中国深度学习框架和平台市场份额,2022H2》报告。报告显示,百度稳居中国深度学习平台市场综合份额第一,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中国深度学习开源框架市场形成三强格局,2025-07-06
- 新华社伦敦2月2日电记者张亚东)国际能源巨头壳牌2日公布财报显示,壳牌2022年利润为399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财报显示,壳牌2022年利润大增主要原因是原油、天然气国际价格大幅上涨。由于地缘政治紧张2025-07-06
- 2月1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日前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福银罚决字〔2023〕11号、12号、15号显示,莆田农村商业银行存在以下10项违法行为:1. 格式合同条款涉及与金融消费者有重大利害2025-07-06
- 个人“二房东”经营达到一定规模应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为了落实“房住不炒”、规范住房租赁行为,《上海市住房租赁条例》下称《条例》)于今天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四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这是继北京之后,第二部地2025-07-06
- 转自:北京商报新年伊始,监管部门对金融业的违规行为依旧“零容忍”。1月31日,北京商报记者根据监管披露的公开罚单统计,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第三方支付行业新年首月共计开出413张罚单,累计金额超过22025-07-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