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魅族“卖身”成功,吉利入局,意欲何为?

来源:杠杆地产
图片来源:Unsplash-Chris Liverani吉利、卖身魅族两家之间“联姻”的落魄消息有了最新进展。
6月13日,魅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执法二司发布了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纪时代”)收购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魅族”)股权案公示信息。成功公示信息显示,吉利星纪时代拟收购珠海魅族79.09%股权,入局成为魅族的卖身控股股东。
当一众国内外手机厂商苹果、落魄华为、魅族小米、成功OPPO等都纷纷宣布造车后,吉利吉利这家老牌车企反攻造手机正在迈出关键一步。入局
魅族,卖身多年以前是落魄安卓阵营的国产之光,给行业带来了M8、魅族M9、MX2等多款经典机型。从业内流传已久的一个小故事就能看出魅族昔日之地位,据说,小米在起步之初,雷布斯曾到魅族创始人黄章那里取经,有过师徒之缘。
魅族定位“小而美”,因为独特的设计和运营也曾吸引诸多粉丝。但后来进行战略转型,坚持走高端路线,不仅失去了原有的客户群,也未能攻下高端市场。再后来经过高管出走、各种调整,魅族试图重返高峰,但遗憾的是并没有成功。
此次的公示表里提到,魅族2021年的市场份额为0%-5%的区间。具体是多少?蜜妹查了下,2021年,魅族销量45万部,市场份额约0.1%。IDC的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这一数据还低于0.1%。
要知道2019年魅族上述数据还是1.4%,排名第六。2016年的高光时刻,魅族手机销量曾突破2200万台。可见这几年,在智能手机大战中,魅族的滑坡有多厉害。
2021年9月底,吉利官宣要造手机,定位高端智能市场,由李书福亲自下场指挥,创办星纪时代负责反攻造手机的业务。
不过,从吉利的角度来看,似乎并非只是造手机这么简单,而是有更大的野心:实现车机和手机软件技术的紧密互动,未来跨界打造用户生态链。
吉利控股集团创立于1986年,直到十年后的1997年才正式进入汽车行业。
其最出圈的举动莫过于2009—2010年,“蛇吞象”以18亿美元收购北欧知名汽车品牌沃尔沃100%股权。
实际上,如今的吉利早已不再是一家单纯的车企。吉利官网显示,目前其业务涉及乘用车、商用车、出行服务、数字科技、金融服务、教育等。汽车板块依然是主业,其他领域多以投资的方式渗透。
然而,吉利的野心是要做“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智能电动出行和能源服务科技公司”,简单来说就是要向创新型科技企业转型。
从吉利的投资中可以看到其实现的路径和多种尝试。
但肉眼可见的是,最近吉利在其老本行,汽车市场的表现有点退步了。
“新财富500富人榜”显示,创始人李书福的排名在最近5年呈下滑趋势,2018-2022年分别位列榜单的9、18、39、45、60名。
2017-2021年里,的营收增速并不明显,部分年份同比还在下滑。净利润方面表现更为惨淡,从2017年的106.34亿元跌到2021年的48.47亿元。
2021年,吉利汽车销量132.80万辆,2020年为132.02万辆,同比增速1%。这个增速是什么水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发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新车销量同比增长3.8%,至2627.5万辆。其中乘用车(PV)销量同比增长6.5%,至2148.2万辆。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披露,2021年我国乘用车零售累计2014.6万辆,同比增长4.4%。反正不管怎么看,吉利2021年1%的增速跑输大盘是一定的。
2022年前5月,吉利的这一情况似乎并未有明显改善。
此外,吉利并不是唯一一家计划造手机的车企。今年3月,蔚来也传出造手机的消息,对此蔚来创始人李斌正面回应称,蔚来手机业务正处于调研阶段,旨在造一个跟蔚来的车连接更好的手机,从车的角度看手机,以车为中心去做移动IOT设备。
一切尚未定论,收购魅族后是否会祝吉利更上一层楼,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
- 数据来源:Wind,中加基金.时间截至2022年11月18日.期货价格方面,上周各类期货价格整体震荡回落。其中,随着市场对欧洲能源问题担忧缓和,石油价格跌8.59%,跌幅最大。ICE布油收于87.742025-07-07
宏观经济不利仍超预期猛增!LVMH创年度业绩新高,开年中国业务明显好转
来源:华尔街见闻2022年LVMH营收增长23%,各业务收入至少涨超10%,LV、迪奥等时装和皮具品牌的利润和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公司CFO称,预计中国游客2024年大规模重返欧洲。尽管2022年遭遇俄2025-07-07- e公司讯,1月28日晚,电影《满江红》片方发布微博称,近期,部分用户通过网络平台捏造有关电影《满江红》的不实信息并大量传播,严重危害了影片的合法权益,现正式对相关造谣者提起诉讼。另外,《满江红》实时票2025-07-07
视频|茅台原董事长自述其精神空虚思想缺钙 导致“软骨病”“富贵病”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2025-07-07两上市公司因涉内幕交易同晚“家族式翻车”,年内近百家公司被查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或董监高被立案调查,大多是因为内幕交易。11月22日晚间,、先后公告董监高因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立案。其中,昊志机2025-07-07-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2025-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