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险重出江湖!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增至12款 税优支持下最终比拼长期收益

  发布时间:2025-07-06 09:40:18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摘要:自从2017年监管层对于中短期的万能险产品禁售之后,在长达五年多的时间里,万能及投连产品在保险市场上已经销声匿迹,而此次工银安盛人寿推出的金账户万能型)年金险产品,意味着在银保渠道给长期万能险产 。
摘要:自从2017年监管层对于中短期的险重万能险产品禁售之后,在长达五年多的出江产品持下长期时间里,万能及投连产品在保险市场上已经销声匿迹,人养而此次工银安盛人寿推出的老金金账户(万能型)年金险产品,意味着在银保渠道给长期万能险产品打开了一扇窗户,保险比拼也让市场上的名单个人养老金产品变得愈加丰富,金融机构比拼收益率的增至最终时代正式到来。

原标题:万能险重出江湖!款税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增至12款,优支税优支持下最终比拼长期收益

华夏时报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自去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对商业化运作的收益个人养老产品实施优惠政策支持以后,银行、险重公募、出江产品持下长期险企对于个人养老产品市场的人养竞争日趋激烈。

近期中国银保信官网消息显示,老金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更新,保险比拼由首批7款产品增至目前的12款产品。尽管与银行和公募基金发行的产品规模相比,占比不大,但值得关注的是,在新进获批的五款新产品中,停售已久的万能险重出江湖。

据了解,此次新批的五款产品分别为的卓越优选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太平人寿的太平鑫多多两全保险(互联网专属),阳光人寿的阳光寿养老年金保险,以及工银安盛人寿的盛享颐年养老年金保险和金账户年金保险(万能型)。运营个人养老保险产品的公司则包括、寿险、泰康人寿、太平人寿、太平养老、国民养老、阳光保险、工银安盛八家公司。

“工银安盛的金账户万能型年金保险起投金额是一万元,70岁以下的人群均可投保,为终身型寿险产品,可以在银行渠道售卖,具体营业网点要咨询个人养老金产品试点城市的保险公司,至于初始费用和账户管理费也要咨询售卖的保险公司,预设保底年化收益率为2.5%,复利计算。”一家互联网保险产品咨询机构客服人员在电话中向《华夏时报》记者解释称。

在保险业内人士看来,自从2017年监管层对于中短期的万能险产品禁售之后,在长达五年多的时间里,万能及投连产品在保险市场上已经销声匿迹,而此次工银安盛人寿推出的金账户(万能型)年金险产品,意味着在银保渠道给长期万能险产品打开了一扇窗户,也让市场上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变得愈加丰富,金融机构比拼收益率的时代正式到来。

购买个人养老险产品会扣费吗?

当前,银行、公募基金、保险公司在销售个人养老金产品上已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去年银行、公募基金掀起了开通个人养老险账户除免收开户费、账户管理费之外,还给予各类赠送活动;而保险公司售卖的个人养老保险产品,则比较少听到购买优惠。

“通过银保渠道购买个人养老险产品,在初始费用上会比个人渠道要低一些,但是保险产品和银行理财以及认购公募基金相比,销售成本还是要高很多,毕竟有人力成本在内,而这部分成本要均摊到个人购买的保险产品中的保费中去。对于当前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初始费用和账户管理费比以前要少一些,因为这一产品是当前政策所支持的。”1月29日,一家已经展开个人养老保险产品售卖的大型寿险公司相关负责人陈丹(化名)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过她并未透露具体的扣费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2年11月21日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其第四条只规定保险公司可以通过申请变更保险条款和费率审批或备案的方式,将现有保险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

“肯定比一般的寿险产品费率低,但是低多少,也只有客户购买专属个人养老保险产品之后,在保单年度的收益中才能看到。一般来说,前三年基本上看不到账户收益,因为按照以往的产品运作经验看,保险公司对于年金型、万能型产品的首年扣费还是比较多的。”对此,陈丹受访时坦言。

就在此前,工银安盛人寿方面也对新获批的两款专属个人养老金产品回复称,盛享颐年养老年金保险是一款可根据需求投保的养老年金保险产品,金账户年金保险(万能型)则是一款万能型的年金保险。

对此,也有上海保险业内资深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万能型养老保险是以投资增值方式作为将来养老的储备,投资渠道较为稳健。但是保险公司要收取保单管理费、初始费等费用,比较适合长期投资,而且一般要在5年以上方可看到投资收益。

“如果客户大可不必担心由于自己的收入不够稳定,而断交费用影响保费。因为万能险采取复利计息,收益较高,缴费方式也较为灵活,如果投保人收入不稳定,不能及时缴纳保费时,可以申请暂时缓缴或不缴,等到有收入的时候,再补回之前所欠保费,使养老计划继续。而且提取资金也很灵活,对于保单的账户价值,当投保人有不时之需时,可以免费领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万能型寿险更偏向于理财保险,选择这类保险的客户一定要是理性客户,并且风险承受能力要强。这款保险一般比较适合坚持长期投资,自制能力强的高收入人群购买;短期投资者、收入水平较低的家庭和老年人还需要慎重考虑。购买保险时一定要看清楚保险的年金缴纳额,保险金额的领取方式,保险金的领取时间,还有就是投保的保险期间,还有保真领取期限。”上述资深人士分析指出。

税优之下拼收益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银行、公募和保险机构发售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在享受税收优惠的层面是同步的。

根据此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显示,自2022年1月1日起,对个人养老金实施递延纳税优惠政策。在缴费环节,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缴费,按照12000元/年的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在投资环节,计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在领取环节,个人领取的个人养老金,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其缴纳的税款计入“工资、薪金所得”项目。个人缴费享受税前扣除优惠时,以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出具的扣除凭证为扣税凭据。

按照我国当前个人所得税制规定,月薪工资不超过5000元部分免缴个人所得税,5000元—8000元部分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以三十岁的小明为例,假设其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8万元,对应的个税税率为3%和10%,小明需要缴纳的个税金额=3.6万元×3%+4.4万元×10%=1080元+4400元=5480元;而小明如果参加了个人养老金,当年交了1.2万元,那么他需要缴纳的个税金额=3.6万元×3%+3.2万元×10%=1080元+3200元=4280元,当年缴纳的1.2万元养老金在提取时还需支付360元个税,那么最终这1.2万元养老金帮他省下的税为:5480-4280-360=840。

也就是说,小明当年可以少纳840元税额,如果他选择缴纳三十年的个人养老金,那么他可以省下2.5万元左右的个人所得税。如果个人的应纳税所得额更高,则节税的成本也更高,以最高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计算,每年可节税最高达5480元。

对于个人而言,在三大产品渠道中选择购买养老金产品,最终比拼的还是长期收益。

记者也了解到,此次新华保险入选的卓越优选个人养老保险产品是此前纳入个人养老金试点产品的范畴,其在2021年就推出,根据最新该款产品的结算利率显示,2022年该产品的稳健型账户年利率为5%,进取型账户的年利率为5.15%。

有市场养老领域专家建议指出:“三大产品系列可谓各有长处,银行、公募系个人养老金产品初始阶段不收账户管理费,但是后期在运作中的收益是不保底的,可能出现比较剧烈的收益波动甚至年度负收益;而保险系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初期收取的账户管理费比较多,但是从首年开始,保险公司会给予2.5%左右的保底收益,并且每年复利计算,投资的年限越长,获取的收益越多,可以代际延续。在个人养老金体系中具有托底作用,如果是一对夫妻同时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可以尝试不同类型的投资风格。”

  • Tag:

相关文章

  • 投中信息CEO杨晓磊:投资机构伴生科技创新 我国科创企业未来发展有四大优势

    每经记者 刘嘉魁 每经实习编辑 马子卿 11月22日,2022中国资本创新成都)峰会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本届峰会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承办,以“凝聚资本力量 助力创新创
    2025-07-06
  • 北京市发布20条举措支持氢能产业发展 建设加氢站最高补贴500万元

    鼓励组建创新联合体 聚焦产业链卡点攻关近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北京市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将从支持科技研发创新、支持技术装备产业化、支持产业创新发展、支持基
    2025-07-06
  • 应急管理部:推进有机硅多晶硅行业安全发展

    中新经纬8月22日电 据应急管理部网站22日消息,近日,应急管理部召开有机硅多晶硅企业安全专项整治“回头看”反馈培训视频会,通报共性问题,督促整改落实,解读相关标准,提出安全风险管控建议,推动有机硅多
    2025-07-06
  • 是谁催生了野生景点旅游热 记者调查“小众”风光背后的危险

    来源:法制日报● 近年来,随着露营日趋火热,野山、野水、野地方成了博主的流量密码,吸引不少游客为“野趣”前往打卡。但这些地方由于缺乏配套设施,危险重重,一些事故频频发生 ● 网红影响力比较大,他们拍摄
    2025-07-06
  • 欧阳娜娜个人品牌“nabi”定价太高引争议

    据时尚商业快讯,明星欧阳娜娜日前正式推出个性生活方式品牌“nabi”,上线官方小程序,首个“云朵胶囊新系列”产品涵盖围巾、卫衣、睡衣套装、浴袍、袜子、眼罩和玩偶等,售价在148元至988元之间。目前微
    2025-07-06
  • 小米再“触底”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作者 | 唐飞来源:价值星球Planet手机行业正在穿越漫长的寒冬。去年以来,手机产品销量的快速下滑、消费者信心的减弱,令整个行业如入寒冬。根据ID
    2025-07-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