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汇储备 站稳3万亿美元

作者: 徐燕燕
1月7日,外汇万亿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储备截至2022年12月末,站稳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277亿美元,美元较11月末上升102亿美元,外汇万亿升幅为0.33%。储备
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站稳2022年12月份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增加,美元主要反映了汇率变化和资产价格变动的外汇万亿综合影响。货币方面,储备洲际交易所美元汇率指数下跌2.3%至103.5,站稳非美元货币对美元汇率总体上涨,美元其中,外汇万亿欧元上涨2.8%、储备日元上涨5.3%、站稳英镑上涨0.3%。资产方面,以美元标价的已对冲全球债券指数下跌1.2%;标普500股票指数下跌5.9%。
纵观2022年全年,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一直保持3万亿美元以上,管涛表示,外汇储备余额波动主要受估值效应的影响。
2022年,美欧等经济体出现40年未有的高通胀和史无前例的快速加息,引发国际金融市场股债汇“三杀”。全球债券指数、股票指数全年分别下跌16.2%和18.0%,分别创1990年和2008年以来最差表现。美元指数一度攀升至20年新高,全年升值8.2%,欧元下跌5.9%、日元下跌12.2%、英镑下跌10.6%。“这导致各国外汇储备中的非美元储备资产折合美元减少,以及外汇储备配置的股票和债券资产按市值重估下降,形成所谓的负估值效应。”管涛称。
分解来看,管涛分析,去年前三季度,受全球股汇债“三杀”导致的负估值效应影响,除2022年5、7月份外,其他月份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均环比减少,到9月底降至30290亿美元,创2017年4月底以来新低。去年前三季度,我国外汇储备余额累计减少2212亿美元,其中,交易引起的外汇储备资产增加610亿美元,负估值效应带来外汇储备资产减少2822亿美元。
进入2022年第四季度,随着美元汇率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冲高回落,以美股为代表的全球风险资产价格反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连续3个月环比上升,当季累计增加987亿美元。其中,包含了2022年11月份商业银行向央行将2007至2008年间以外汇交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重新置换成人民币交存的约合90亿美元。鉴于当期境内外汇供求基本平衡(2022年10、11月份银行即远期含期权结售汇累计顺差25亿美元),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贡献应该是来自非美元货币汇率和股债价格反弹的正估值效应。
管涛表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全年基本稳定,并且是“名减实增”,反映了贸易大顺差、直接投资净流入,基础国际收支顺差强劲,起到对冲资本外流特别是短期资本流动冲击的“防火墙”作用,彰显了我国对外经济经济部门的韧性。这有利于外界增强对我国经济的信心,充分发挥外汇储备对于国家经济金融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对于外汇储备规模未来的趋势,管涛表示,往前看,以美联储为代表的主要央行货币紧缩影响进一步显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较大。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加之我国回归汇率政策中性,央行基本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干预,有利于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认为,展望2023年,我国外汇储备大概率逐季上行,亦即四季度外汇储备的均值将高于三季度,三季度的均值将高于二季度,二季度的均值将高于一季度。
相关文章
- 财联社上海11月22日讯 首席美国股票策略师Mike Wilson表示,标普500指数将在明年初触底,这将给美国股票投资者提供一个绝佳的“抄底”机会。他在一份最新报告中称写道,“在明年)第一季度的某个2025-07-07
- 第一大股东、创始股东的持股平台拟减持公司股份。11月3日晚间,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九安医疗,002432.SZ)发布公告称,持有九安医疗股份约1.19亿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24.71%的控股股2025-07-07
消费电子产业链“过冬”:前三季板块总利润下滑一成 12家公司业绩逆势翻倍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赛男 实习生王梓萌 上海报道2022年以来,消费电子终端市场一片低迷,手机、PC等需求迟迟没有起色。眼下,消费电子传统旺季的三季度已过,一众产业链公司表现如何?据Wind数据,2025-07-07- 每经记者 任飞 每经编辑 赵云 一边是信披违规,一边是董事长离任审计不及时,作为主要分管领导,原益民基金督察长刘伟被北京证监局开出罚单,两项违规合计给予警告,并处6万元罚款。《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2025-07-07
太罕见!竟有这类基金单日大跌12%,基民懵了!到底发生了什么?
来源:中国基金报受债市近期较大调整等多因素影响,此前一直表现平稳的个别中短债基金净值出现罕见大跌的一幕。11月21日晚间,富荣中短债债券基金披露最新的净值,该基金A类及C类份额21日单日净值分别大跌12025-07-07- 上期所与中船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促进产业与金融良性互动 服务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11月2日,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下称中船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和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联合发起的“船企2025-07-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