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张启尧:外资大幅流入绝非一时冲动而是全年大势所趋,核心资产与成长板块均需重视

炒股就看,兴业心资需重权威,证券张启资专业,尧外及时,幅流非全面,入绝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冲动产成长板
本文源自:金融界
“我国经济已挺过最困难时刻”,而全但经济恢复过程不会是势所视一片坦途。2023,趋核如何看待当前面临的块均挑战?资本市场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哪些领域值得关注?金融界推出《启程·百位首席预见2023》特别策划,希望透过专业人士的兴业心资需重讲解,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启发。证券张启资
本期嘉宾
首席策略分析师 张启尧
核心观点
◎外资近期的尧外大幅流入绝不是“一时冲动”,而将是幅流非贯穿2023年全年的“大势所趋”;
◎不管是对经济、对地产风险、入绝还是对美联储加息的担忧,都在明显缓解和改善。中国资产性价比提升,正吸引外资加速回流;
◎后续随着市场逐渐回暖、风险偏好回升,内资机构的产品发行和仓位也将逐步回升,并与外资形成合力、共振;
◎综合盈利、估值、政策、资金面等来看,2023年A股市场均有继续向上修复的动力;
◎当前阶段“核心资产”仍将是市场主线方向之一。另一方面,信创、半导体等符合政策引导方向的成长板块中长期配置性价比明确,当前也可重点关注、掘金。
新年以来外资大幅流入,至今陆股通净流入规模已达900亿,成为当前市场修复的核心驱动之一。张启尧对于2023年海外资金、国内资金的展望,以及对后续市场的看法。
张启尧指出,近期外资大幅流入,而相较来说,当前国内资金入场步伐仍较为缓慢。年初至今,偏股基金新发规模仅32.8亿份,2022年12月也仅322.87亿份,仍处于近年来较低水平。与此同时,私募基金2022年11月尽管发行略有好转,但规模仍在缩水,10月至12月仓位也延续回落。这种内资入场较慢,而外资大幅流入的微观资金面,导致近期外资“一枝独秀”、成为主导阶段性市场方向的主要矛盾。
那么,这种外资主导的状态能持续多久?对于这个问题,张启尧表示可以将其分解为两个小问题,即:1、外资的这种流入,是短期行为还是中长期趋势?2、外资占据增量资金主导的时期能持续到什么时候?或者换个角度说,就是内资什么时候重新回归并大幅入场?
对于第一个小问题,张启尧分析称,外资近期的大幅流入绝不是“一时冲动”,而将是贯穿2023年全年的“大势所趋”。近期外资大幅流入,背后一方面是海外资金年初配置带来的“开门红”效应。但更重要的是,从全球资产配置的角度,2022年“内忧外患”导致海外资金配置中国资产动力减弱、甚至一度大幅流出,而当前,不管是对经济、对地产风险、还是对美联储加息的担忧,都在明显缓解和改善。中国资产性价比提升,正吸引外资加速回流。而这一点并不仅体现在A股,作为海外资金配置中国资产的“桥头堡”的港股更是如此。
另一方面,对于国内资金,张启尧判断后续可能类似2019年。在年初外资率先发力后,随着2023年市场逐渐回暖,内资机构的产品发行和仓位也将逐步回升,并最终与外资形成合力:公募方面,考虑到新发规模回暖滞后市场底近1个季度,以及实际建仓仍需要1-3个月的时间,大规模入场仍需一段时间。私募方面,参考2019年,私募仓位的回升也有一定的滞后性。而险资方面,自2022年11月权益资产(股票+基金)头寸已开始底部回升。因此,后续随着市场逐渐回暖、风险偏好回升,内资机构的产品发行和仓位也将逐步回升,并与外资形成合力、共振。
因此,从资金层面来看,未来一个阶段内,在外资持续流入主导下,张启尧认为市场的修复仍将继续。并且,后续随着国内资金逐步入场、共振发力,今年在增量资金的推动下,对市场可以更乐观点。与此同时,国内方面,疫情高峰回落+政策宽松陆续落地之下,后续经济有望逐步回暖,对企业盈利、市场形成支撑。
对于上述论断,张启尧进一步分析称,
1)近期出行活动已在快速修复。春运前8天,全国已共发送旅客3.03亿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45.7%。近期全国城际活动指数、地铁客运总数和拥堵延迟指数均有明显回升,城际出行和城内出行均大幅复苏。节奏上,当前一、二线城市疫情已基本开始高峰回落,但由于春运原因,疫情开始呈现向三、四线城市扩散趋势。考虑到疫情的先后顺序,预计一季度经济仍受拖累,而再往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逐步减弱。
2)2022年11月以来各项稳增长措施出台,政治局会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确认政策宽松方向。近期地方两会也大多给出较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并在投资、消费、出口、创新驱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预计后续各项政策宽松有望加速落地、生效。
此外,当前不管是A股还是港股,估值都仍处于中长期底部区域,存在进一步修复的空间。截至2023年1月16日,上证综指PE估值处于2010年以来40%分位,PB更仍仅为同期13%分位。而港股估值尽管从2022年11月以来显著修复,恒生指数PE已修复至2010年以来57%分位,但主要原因在于2022年企业盈利恶化导致PE估值较容易抬升,随着2023年企业盈利改善有望出现估值切换。而从PB估值来看仍仅为2010年以来24%分位。
因此,综合盈利、估值、政策、资金面等来看,2023年A股市场均有继续向上修复的动力。
结构上,张启尧研判,当前阶段外资重仓的、以大消费、大金融为代表的“核心资产”仍将是市场主线方向之一。另一方面,信创、半导体、消费电子、储能、军工等符合政策引导方向的成长板块,悲观预期持续释放、拥挤度回落至历史低位,中长期配置性价比明确,当前也可重点关注、掘金。
相关文章
市占率、新能源渗透率均破50% 10月自主品牌“笑傲”国内车市
每经记者 李硕 每经编辑 孙磊 我国车市的竞争格局正在重构。近日,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受疫情不利影响,10月我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186.3万辆,同比增长7.2%,环比下降4.4%,2013年2025-07-06- 近年来,智能手机显示屏幕的技术突飞猛进,OLED面板渗透率快速增长。不过,市场似乎出现新的情况。8月2日消息,市调业者DSCC预测指出,2022年手机用OLED面板全年销售额预估为3170亿美元折合人2025-07-06
- 实习记者 | 章宇璠8月2日,辽宁银保监局发布了4张罚单,剑指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分行及其相关责任人。罚单显示,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分行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案由)为违规实施关键人员轮岗行为。季明2025-07-06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证券之星8月2日,被称为“老白马”的A股大幅走低,盘中一度跌3%,逼近40元关口,股价创5年新低;还有、等年内跌幅也较大。值得一提的是,就2025-07-06
- 来源:经济参考报暑期旅游市场收官在即。近日,包括同程旅行、去哪儿在内的多家旅游企业相继发布了平台暑期旅游相关数据。当前消费信心逐步恢复的大环境下,旅游出行的需求也开始逐步释放。整体来看,尽管面临多重因2025-07-06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2025-07-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