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加速“磨底”,盘中强势突破涨超4%!

近期受到俄乌地缘政治冲突、磨底美联储加息、生猪疫情等因素的加速影响,美元指数接连走高站上104点,盘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6.7。强势加上国内本身面临“需求收缩、突破供给冲击、涨超预期减弱”三重压力,磨底多数商品及股市大幅回落,生猪市场情绪低迷。加速生猪则由于产能去化、盘中部分地区压栏、强势疫情致使运输不畅、突破储备肉调控等因素,涨超一改往日“颓势”,磨底期现货价格迎来上涨。在远期合约已经大幅升水现货价格的情况下,未来期货价格是否还具有继续上升的动能,可能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
生猪2209合约走势图(日线级别)
1.近期产能去化
2021年初因为生猪现货价格较高,价格在30元/kg上方,养殖单位利润丰厚。同时由于猪瘟的爆发,部分地区养殖户对于未来行情价格出现了“误判”,继续看好生猪价格上涨。于是就出现了生猪“压栏”及能繁母猪补栏扩张之路。供应的过剩使得二季度开始生猪价格出现断崖式下跌。然后7月份能繁母猪开启逐月去化进程,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85万头,生猪存栏4.2253亿头。
能繁母猪存栏走势图(单位:万头)
农业农村部在去年9月份发出通知指出,“十四五”期间,以正常年份全国猪肉产量在5500万吨时的生产数据为参照,设定能繁母猪存栏量调控目标,即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稳定在4100万头左右,最低保有量不低于3700万头。
按照能繁母猪补栏到商品猪出栏10个月测算,今年5-6月份的生猪供应应该是去年8-9月份母猪数量决定,所以生猪近期供应月环比会有减量。在期货远月合约价格也已经有体现,价格大幅升水近月合约及现货价格,行情深度还是需要关注近期母猪存栏变化、仔猪补栏、疫情控制情况来决定。
2.需求提振有限
需求端来看,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餐饮服务等相关行业并不景气,对于生猪消费需求抑制明显。今年4月份以来生猪期现价格的提涨的原因,除了小部分地区压栏、物流运输受阻、中央储备肉收储(6次共计收储20多万吨,量并不多)之外,更主要的还是产能在去化。当前也处于传统消费淡季,消费需求短期难有大的增量,需求方面未来关注四季度传统消费旺季的需求情况。
生猪价格季节性分布规律(单位:元/公斤)
进口方面,2021年中国进口猪肉371万吨,比2020年减少近70万吨。今年1月1号开始我国进口关税从8%提高到12%,1-3月进口猪肉及杂碎60万吨左右,同比大幅下滑。国内宽松的供应加上进口税率的提高,进口量年内恐难有大的起色。
3.亏损幅度缩窄
市场上对于生猪养殖成本看法不一,主流的成本数据在17-17.5元/kg。伴随着现货价格的上涨,饲料原料端价格的冲高回落,生猪养殖亏损的幅度收窄,逐渐向成本线靠近。
生猪饲料平均价(单位:元/公斤)
4.生猪综合观点
供应端月环比小幅减量、需求不温不火、养殖利润逐渐向成本线靠拢。猪周期来看,本轮的猪周期开始于2018年的6月份,按照3-4年为一个周期测算,新的周期也在临近。宏观方面,1)中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人民币汇率贬值,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2)疫情国内已有拐头迹象,但短期对于经济的不利影响还未消除。3)俄乌地缘冲突仍在,制裁不断,助推能源、化肥、农产品价格。综上所述,生猪期货未来或维持近弱远强,开始逐步磨底过程,同时注意盘面连续上行之后自然回撤的风险。(牛钱网)
相关文章
前十个月新能源汽车出口49.9万辆 我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央视网消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我汽车产销量均超500万辆,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10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6.2万辆和71.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7.6%2025-07-08绿地纽约项目回笼3亿美元,海外成功轻资产转型回收资金已超百亿
增强经营韧性及抗风险能力5月16日,绿地纽约公园项目中的两栋公租公寓楼顺利出售,合同总金额为3.15亿美元。同时,绿地纽约太平洋公园项目另一金额为1.5亿美元的物业大单近期已完成签约。绿地洛杉矶大都会2025-07-08- 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俄乌谈判代表团成员波多利亚克17日表示,与俄罗斯的谈判进程已处于暂停状态。总台记者 王斌)2025-07-08
- 日前,国家林草局与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林业和草原“天空地”一体化生态感知体系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助力生态大数据多源感知、多网融合数据传输以及林业草原数据智能化管理应用2025-07-08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11月2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有关负责同志和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将出席发布会,介绍不折不扣落实疫情防控优化措施,全力抓好当前疫情处置工作情况。持续整治层层加码国2025-07-08
摩根大通银行(中国)副行长黄健:产业升级进行时,外资机构这样布局中国
来源:国际金融报受新冠疫情影响,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被迫“静默”近两个月,对在华外资金融机构业务也产生了较大影响。面对疫情冲击,外资金融机构如何帮助企业纾困?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如何看待国2025-07-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