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涨价再降价”老套路为何难禁止

张涛
10月24日晚8点,先涨各大电商平台的价再降价禁止“双十一”预售正式开启,今年“双十一”大促进入实质性阶段。老套路近日有网友发现某平台在售的何难手机在悄然涨价。山东的先涨沈女士爆料称,某品牌同款型号的价再降价禁止手机,10月18日的老套路价格为2069元,10月19日忽然调至2469元。何难等到10月24日,先涨虽然价格有所回降,价再降价禁止但用完平台提供的老套路优惠券后为2299元,依然比之前贵了230块钱。何难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先涨提升,平台补贴活动走向日常化,价再降价禁止低价早已不再是老套路“双十一”的特殊优势,个别商品假借“降价”之名暗行“涨价”之实,早已让消费者生厌。今年“双十一”将至,一些商家又开始玩起“先涨价后降价”的把戏。这种老套路为何屡禁不止?
商家先涨价后降价,制造降价假象,是典型的不诚信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还可能构成欺诈。《价格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去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下发《关于规范“双十一”网络促销经营活动的工作提示》,其中专门提到严格规范促销行为。“要提高促销行为的公开化和透明度,禁止采取‘先提价后打折 ’、虚构原价、不履行价格承诺等违法方式开展促销。”
“先涨价再降价”难以禁绝,“双十一”期间价格顶风违规现象屡屡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风险小。商家修改价格的行为往往比较隐蔽,如果不是消费者有意识地对同一件商品进行持续跟踪,往往很难发现价格的变化。即使事后发现价格上涨,倘若没有对之前的价格页面进行截图,消费者也难以提供有力证据,向有关部门进行投诉举报。
二是代价低。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在实际执法中,有关部门往往对“先涨价再降价”一罚了之,难以形成有效震慑。2020年12月30日,市场监管总局通报,对三家电商平台在“双十一”期间不正当价格行为各处50万元罚款。这虽然属于顶格处罚,但在价格欺诈带来的巨大利益面前,很难收到预期效果。
“先涨价再降价”,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戕害了电商行业健康的市场生态。有关部门不能坐视“先涨价再降价”成为“双十一”等促销季的老套路,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
首先,建立“人防+技防”价格监督体系。在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的同时,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对电商平台商品价格进行动态监测,对于不正当价格行为及时报警,从而解决监督难题,彻底打消商家的侥幸心理。
其次,提高价格欺诈违法成本。对于“先涨价再降价”等价格违法行为,除了依法处罚,还应责令商家对所涉及的消费者给予三倍赔偿,使其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同时,将价格严重违法行为列入失信黑名单并予以公示,以便消费者用脚投票。
漫画/陈彬
相关文章
- 当地时间11月21日,土耳其国防部长阿卡尔表示,自“爪剑”行动开始以来,已有184名“恐怖分子”被消灭。当地时间20日,土耳其武装部队对伊拉克和叙利亚北部的库尔德武装发动了代号为“爪剑”的空袭行动。随2025-07-08
- 眼下,废品回收正迎来年后第一波高峰。辽沈晚报记者 王迪 摄春节过后,随着外地废品回收人员陆续返沈,再加上过年期间的积攒,眼下废品回收迎来了年后第一波高峰。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回收的废品多为过年时积攒的纸2025-07-08
- 导语高兴华获批担任中华财险董事长,截至2022年四季度,中华财险实现净利润10.97亿元,同比上涨145%。近日,银保监会官网发布通报,称已核准高兴华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财险)董2025-07-08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每经记者 姚亚楠 李沛沛 每经编辑 赵 云 2月1日,证监会官网宣布,即日起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并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涉及的2025-07-08
- 巴西经济部所属的地理和统计研究院IBGE)9月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巴西今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4万亿雷亚尔约合3.19万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季度增长1.2%,较2021年同比增长3.22025-07-08
- 2月2日,重庆市纪委监委发布消息:市体育局原巡视员李亚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审查调查。李亚光 资料图公开报道显示,李亚光出生于1958年,江苏省镇江人,攻击型后卫,1981年入选中国男子篮球队2025-07-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