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之下技术创新如何赋能节能减排?

每经记者 李少婷 实习记者 杨卉
8月27日,双碳清华大学第二届“碳中和经济”论坛在北京开幕,背景业内专家及企业代表就碳达峰、技术碳中和背景下技术创新如何赋能节能减排展开了讨论。创新
在业内看来,何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确实有很多挑战,节能减但也给了科学创新表现的双碳舞台,未来碳中和将主要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背景
零碳路线伴随着热力需求问题的技术到来。有专家提出,创新利用基于各种第一品位余热的何赋零碳热源,解决三大关键技术,节能减跨季节储能,双碳长距离输送,背景热量变换,技术建成零碳热量供应系统,满足百姓生活和工业持续发展的热力需求。此外,还有观点指出,我国在技术创新上仍面临各方面挑战,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新技术比重将进一步提升
毫无疑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变革。在27日论坛上,多位专家指出,随着传统重工业的逐步退出,新技术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未来需从资源依赖走向技术依赖,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教授、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兼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希良进一步指出,未来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加密技术将在赋能碳中和治理中起到基础支撑的作用。
张希良表示,数字化的作用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从国际上看,数据真实可信和安全是国际碳交易的一大挑战;从国内发展情况看,我国碳市场2021年才正式启动上线,目前为止政府部门和第三方审查机构对企业的监管仍以人工核查为主,成本高且不易把控质量。从企业角度看,随着更多企业被纳入强制减排市场或开展自愿减排活动,企业碳资产管理需要更高效、稳定、准确的智能化数字信息技术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还提出,数字技术本身的绿色化也不可忽视。“目前数据中心占到了全国能源消耗量的2.6%左右,基数小但增速高,去年的增速达到了60%以上,远超很多能源领域,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赋能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固然重要,技术自身的绿色化也很关键,需同步统筹,同时发力。”
未来人类要用热怎么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教授江亿对零碳作了个归纳总结:将化石能源为主的碳基能源变成零碳能源,从燃煤、燃油、燃气到核电、水电、风电、光电。
与此同时,江亿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未来人类还要用热怎么办?“有一种说法说是,用电动热泵出热就行,但粗略计算,满足当前电热需求要4万亿度电,去年全国是8.5万亿度电,显然不行。加上今后气候变化或将成为常态,影响水电供应,热的问题的就更加紧迫。”在此背景下,江亿想到了余热资源。根据他的计算,多种低品位余热资源是最好的零碳热源,将70%的余热利用起来,形成跨区域的多热源共享系统,就能解决热难题。
但如此一来,又出现了三个问题。
首先是时间不匹配,总量虽然达标,但产出时间与用热时间不匹配,需跨季节储热,将夏季产生的热留存到冬季使用。第二是位置不匹配产生的供需平衡问题,破题在于长距离、低成本输热。第三是品位问题,即各类热源输出品位不同,各类需求要求的温度范围、品味也不同,需要做很多热量变换的工作,解决途径是热量变换器。
江亿表示,中国有世界上最完备的热网系统,实现跨季节储热并不难,热量变换器的问题也可以解决,至于远距离运输,近年来太原、银川等地都有一些尝试,未来还有一些项目正在策划中。
“利用基于各种第一品位余热的零碳热源,是将来要好好做的任务之一,要实践这一设想,除了必须解决三大关键技术,跨季节储能,长距离输送,热量变换外,还要珍惜余热资源,同时在政策机制上给到一些支持,建成零碳热量供应系统,满足百姓生活和工业持续发展需要。”江亿说。
双碳+技术创新面临挑战
进入双碳时代,世界经济将从能源的资源转型逐步走向能源的技术依赖,技术创新成了未来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贺克斌看来,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仍面临三方面的挑战。
第一是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
贺克斌提出,低碳能源技术创新正在从供应转向终端和使用技术,当前系统能源及资源量虽够,但技术量仍有空间,世界层面,目前为止六大方面关键技术,50%实现了商业化,其余仍有待完成。
根据此前相关部门所作的情况分析,我国现阶段已进入商业化的技术为三分之一,还有约三分之二的技术需依靠科技创新去完成,比世界平均任务更重。
第二是新能源产业的供应链问题。
随着风、光的大规模使用,一些金属,特别是稀有金属、稀土元素的需求会大规模增加。未来部分关键材料供应量或将不足,可能成为装机的制约因素,产生了循环利用或是替代型材料创新的问题。第三个挑战是气候和环境协同治理方面的问题。
此外,要实现“双碳”目标,无论是行动技术的完善,还是研发创新都需要很多甚至是“几茬”复合型人才,人才的储和培养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相关文章
姚振华、马兴田都是股东,爱心人寿还要增资!累计亏损14亿,偿付能力承压
成立已逾五年的爱心人寿,股东背景堪称豪华,最近正在筹划股权变更,引入新股东。爱心人寿10月18日公告称,将新增注册资本3.2亿元,全部由新增股东北京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里程健康”)认缴出资。增2025-07-06- 来源:金色财经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周三已拒绝灰度将其135亿美元的灰度比特币信托GBTC)转换为现货比特币ETF的申请。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其文件中表示,该申请未能回答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2025-07-06
- 本榜单由联合智评根据公开渠道披露的数据,选取2022年5月股份制理财公司结束一个运作周期的季开和半年开公募固定收益类净值型理财产品,对产品当期年化收益率超业绩比较基准进行统计排名。在季开产品榜单上,华2025-07-06
- 联合国新闻6月30日报道,本周三,联合国人居署在最新发布的《2022世界城市状况报告》中指出,全球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只是暂时被新冠病毒大流行所耽误,全球城镇人口的增长正重回正轨,预计到2050年将新增22025-07-06
陈晓升:成就真实的工作——在申万研究所工作,会比较单纯,也比较真实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成就真实的工作——写在庆祝申万研究创立三十周年之际陈晓升2022年8月记得2004年4月,我被调任申万研究所担任总经理的最初几天,拜读了研究所创2025-07-06主板拆主板再添一家,高景气周期下上港集团拟分拆锦江航运登陆上交所
继600704.SH)分拆603071.SH)登陆上交所主板后,国内又一家综合性国企集团开启了主板分拆之路。6月29日晚间,600018.SH)宣布,拟将旗下集装箱运输板块子公司锦江航运分拆至上交所主2025-07-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