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回A业绩止步不前市值蒸发564亿 沈仁康执掌八年三换行长14名高管辞职

炒股就看,浙商止步蒸发执掌职权威,银行业绩亿沈专业,不前及时,市值全面,仁康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年换
来源:长江商报
2.5万亿规模的行长全国性股份行(601916.SH、02016.HK)原一把手落马。名高
日前,管辞据浙江省纪委监委消息,浙商止步蒸发执掌职浙商银行原党委书记、银行业绩亿沈董事长沈仁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不前目前正在接受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市值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仁康沈仁康执掌以来,年换浙商银行虽然实现了资产规模的突飞猛进,但高管人事动荡不定。沈仁康领导浙商银行期间,该行曾更换三名行长。而包括沈仁康离职在内,回A三年以来,浙商银行已有14名高管先后离职。
管理层的不稳定性对于银行的战略布局、业务开展影响不言而喻。2022年前三季度,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77.17亿元,同比增长18.06%;净利润115.37亿元,同比增长9.07%,较疫情前同期即2019年前九月的净利润112.39亿元仅增长不到3亿元。这意味着回A三年以来,浙商银行业绩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状态。
而在早期高速狂奔下,浙商银行屡屡踩雷,对于贷款、金融投资损失的计提则成为浙商银行业绩增速放缓的核心原因之一。2022年前三季度,该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211.5亿元,同比增长24.48%,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达到149.65%。
二级市场上,截至2月10日收盘,浙商银行A股股价2.93元/股,低于IPO发行价超40%,且较上市初期最高点跌去47.5%。当前该行总市值623.17亿元,较最高点蒸发563.64亿元。
沈仁康任期内三换行长老部下早已落马
沈仁康的突然落马,是浙商银行近年来高层人事动荡不安的缩影。
资料显示,现年刚满60岁的沈仁康有过多年的从政经验。2014年7月,沈仁康加入浙商银行担任党委书记,并于2014年8月获委任为该行执行董事、董事长。
沈仁康执掌期间,浙商银行完成A+H两地IPO。2016年浙商银行H股IPO,2019年浙商银行顺利回A上市。2022年年初,距离退休仅剩一年时间的沈仁康因工作安排需要,突然辞去浙商银行执行董事、董事长、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及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主任委员职务,但当时并有消息传出沈仁康的工作去向。
直至2月6日浙江省纪委监委通报,浙商银行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沈仁康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尽管浙商银行很快作出回应称“沈仁康已卸任一年多,其接受审查调查对该行经营没有影响”,但由于沈仁康执掌该行超过七年,其对于浙商银行到底产生了何种影响也需要等到监管查明后才可得知,这一说法显然还早了些。
值得关注的是,据相关媒体报道,沈仁康被查或与浙银资本、浙商产融等案件有关。此前,浙商银行和浙商产融多名高管被查,包括浙商银行原副行长张长弓、浙商产融原副总裁徐兵等。其中,张长弓颇受沈仁康重用。沈仁康执掌浙商银行期间,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张长弓就分管该行核心板块之一的资管和同业业务,并被市场视为“宝万之争”中提供资金弹药的关键人物。
长江商报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沈仁康领导浙商银行期间,该行频繁换将。2014年至2021年,刘晓春、徐仁艳、张荣森依次就任浙商银行行长一职。
除了平均三年一换行长之外,2019年回A之后,浙商银行多名高管相继辞职。据长江商报记者统计,2020年2月至今三年间,浙商银行共发布14份高管辞职公告,涉及该行董事长、正副行长、非执行董事、监事等。其中,就在沈仁康被查消息对外公布的同日,浙商银行非执行董事庄粤珉辞职。
踩雷多家公司信用减值损失为利润1.5倍
作为全国12家股份行之一,曾经名不见经传的浙商银行因回归A股而名声大噪。但在频繁的人事变动下,管理层的不稳定性也对该行的战略布局、业务开展影响颇深。
2016年,浙商银行实现港股上市,这一年,该行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达到335.02亿元,净利润也首次站上百亿阵营,为101.53亿元,同比增长44%。
此后的2017年至2021年,浙商银行分别实现净利润109.5亿元、114.9亿元、129.24亿元、123.09亿元、126.48亿元,增速分别为7.85%、4.94%、12.48%、-4.76%、2.75%,特别是疫情暴发后业绩增长明显放缓,基本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
2022年前三季度,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77.17亿元,同比增长18.06%;净利润115.37亿元,同比增长9.07%,较疫情前同期即2019年前九月的净利润112.39亿元仅增长不到3亿元。
截至2022年9月末,浙商银行资产总额超过2.5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21%,且较沈仁康执掌首年即2014年时6700万元资产规模增长2.8倍。报告期末,浙商银行的资产构成中,发放贷款和垫款1.47万亿元,金融投资资产合计6975.64亿元,占比分别为57.7%、27.43%。
值得关注的是,资产规模虽然得到快速扩张,但在高速狂奔下浙商银行屡屡“踩雷”,其中就包括乐视、安信信托、康美药业、北大方正、新光控股等多家公司,而对于贷款、金融投资损失的计提则成为浙商银行业绩增速放缓的核心原因之一。
截至2022年9月末,浙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21.3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72亿元,增长7.12%;不良贷款率1.47%,比上年末下降0.06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1.21%,比上年末上升6.60个百分点。与同行相比,浙商银行的不良率和拨备覆盖率水平在上市股份行中仅优于、和三家。
2022年前九月,浙商银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211.5亿元,同比增长24.48%,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达到149.65%。据浙商银行披露,2022年上半年,浙商银行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53.01亿元,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和金融投资减值损失分别为88.49亿元、59.16亿元,同比增长23.4%、72.13%。
除了经营业绩层面之外,浙商银行的风控问题在股份行中也较为突出。今年年初,浙商银行北京长虹桥支行刚因为贷款业务违规,收到北京银保监局2023年开出的1号罚单。此后不久,浙商银行南京分行因小微企业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被罚30万元。
而在2022年全年,浙商银行多家分行因资金违规流向房市、虚增存贷款、信贷管理不审慎等各种问题被罚。据相关媒体统计,近一年来,浙商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已合计被银保监系统罚款超过1500万元。
二级市场上,截至2月10日收盘,浙商银行A股股价2.93元/股,低于IPO发行价超40%,且较上市初期最高点跌去47.5%。当前该行总市值623.17亿元,较最高点蒸发563.64亿元。
相关文章
- 据俄新社莫斯科21日报道,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总裁顾问伊戈尔·杰明表示,该公司已收到乌克兰石油运输公司有关提高俄石油经乌过境运输费用的提议。杰明说:“我们正在研究这些提议,正在起草呈交俄国家机构——2025-07-06
- 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记者许可)8月17日是中美“八·一七”公报发表40周年。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当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有关提问时表示,“八·一七”公报和“上海公报”、建交公报等三个中美联合公报构成中美2025-07-06
- 中新网成都8月17日电 记者 刘忠俊)8月以来,受持续高温和干旱少雨天气影响,四川内江、泸州、广安、宜宾以及乐山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灾情,部分地方还出现了用水困难,各地消防救援队伍迅速行动,将水送到2025-07-06
- 新京报讯 近日,西南交大数千名研究生新生需要网上“抢宿舍”,上百名未抢到的同学入学后需校外租房,该事件一出迅速引发关注与热议。8月17日,西南交通大学官方微博发布公告,学校已专题研究解决2022级研究2025-07-06
“第二支箭”继续发力 万科拟报送280亿元储架式注册发行计划
转自:上海证券报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范子萌)“第二支箭”继续发力,进展持续落地。近日,股份有限公司向交易商协会表达了280亿元储架式注册发行意向,待履行内部股东大会决策程序后正式报送;同时,金地集2025-07-06- 美企房地美公司Freddie Mac)8月15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美国60%的租客经历了房租上涨,只有38%的租客表示其工资出现了上涨。经历“租金上涨”的受访者中,15%的人表示2025-07-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