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集中供地已成交1.46万亿元 哪些房企是拿地榜上“黑马”?

每经记者 包晶晶 每经编辑 魏文艺
10月26日,黑马随着成都第三批集中供地开拍,今年集中交万今年22城第三批集中供地也进入收尾阶段。供地
从今年已经完成前三批次集中供地的已成亿元城市来看,上海、房企北京、拿地杭州、榜上合肥等热点城市热点地块竞拍热度依旧,黑马而青岛、今年集中交万广州、供地无锡等城市则频现底价成交与流拍。已成亿元
视觉中国图《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发现,房企截至目前,拿地在今年的榜上22城集中供地中,国企央企、黑马地方国资仍是拿地的主力军;民营企业拿地积极性普遍不高,只有在少数城市的集中土拍中,民企拿地表现突出,如杭州、合肥、武汉,以及前两批次均100%民企拿地的长春。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中小型地方性房企成为土地市场的“黑马”。
溢价和熔断地块占比下滑
“今年第三批集中供地土拍热度再次降回2021年第三批次的水平。”
据中指研究院测算,截至10月12日,已完成第三批集中供地的13个城市,前三个批次集中土拍流拍率基本维持在7%~8%的稳定区间,而熔断地块占比由第一批次的接近30%腰斩至第三批次的15%,同时溢价成交地块比例也下降了15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无锡第三批集中供地全部底价成交;青岛推出33宗地,3宗流拍、28宗底价成交;南京原计划公开出让46幅地块,最终14宗延长挂牌时间,交易日实际挂出32宗,最终1宗流拍、27宗底价成交、1宗触顶摇号,仅3宗有溢价;南昌22宗涉宅用地,12宗地块流拍,流拍率达55%,5宗溢价成交,其中4宗地价熔断触发摇号;广州挂牌18宗宅地,2宗提前终止出让,流拍3宗,流拍率达到16.7%。
不过,部分热点城市第三批集中供地则是另一番场景:北京18宗地全部成交,4宗竞拍至地价上限;上海35宗涉宅用地全部成交,8宗达到中止价进入“一次报价”、24宗底价成交;杭州19宗地中8宗竞拍至地价上限。
底价成交成为今年土地市场的常态。今年第二批集中供地,22城共计推出涉宅用地463宗,推出规划建面4642万平米,成交涉宅用地431宗,成交规划建筑面积4196万平米,收金5413亿元;其中,87宗地块溢价达到上限成交,上限成交占比20.2%,288宗地块底价成交,占比高达66.8%。
从今年完成第三批集中出让情况来看,底价成交和低溢价率继续延续,无锡11宗土地全部底价成交,武汉平均溢价率0.1%,天津0.13%、厦门0.17%、广州0.5%……截至目前,第三批集中供地中平均溢价率最高的宁波,为8.59%。
国企央企仍是拿地主力
从拿地金额来看,国企央企和地方城投仍是拿地主力军。今年22城首批次集中供地共成交金额4966亿元,民营企业拿地金额仅903亿元,地方国资拿地金额1560亿元。第二批集中供地22城共计收金5412亿元,民营企业拿地金额降至846亿元,占比15.6%;地方国资拿地金额上涨至1945亿元,占比增长至35.9%;国企央企则出资2561亿元拿地,占比47.3%。
截至目前,已完成第三批集中供地的15个城市共收金4196亿元,其中央企拿地金额1339亿元,占比31%;地方国资平台出资达到2163亿元,占比超50%;混合所有制及民企的拿地金额分别占比5%和13%。可见,地方国资平台已成为土地市场的主要托底者。
也就是说,今年的22城集中供地总成交金额已近1.46万亿元。
中指研究院土地事业部负责人张凯曾在10月22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于房企而言,提升周转速度的核心仍然在于去化速度。在房地产救市政策发挥的作用逐步减弱的当下,营销持续乏力致使房企投资意愿降低,进一步拖累宏观经济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导致置业意愿继续下降,产生了负反馈循环,去化速度很难提升,房企的投资意愿在反复摩擦中被不断消耗。”
在国企央企为主导的拿地榜单上,也有着民营房企的身影,其中不仅有这样的深耕型区域龙头房企,牢牢占据杭州市拿地金额榜首;也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房企,如大家房产在杭州的拿地金额反超万科排名第五,也在宁波土拍金额中排名第七。
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10月26日通过书面方式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土地市场买家除全国性大中型央企国企、地方国企外,还有部分区域型房企。特别是随着土地市场趋冷,这些区域型房企发挥所在深耕区域投研、品牌等优势,在优势城市拿地扩大区域市场竞争力。随着市场后期市场趋稳复苏,这类企业的规模及市场竞争力将明显提升。”
对于大多数房企“无力”拿地的现状,张凯认为,“与其通过提高销售限价为房企提供‘看得见摸不着’的利润空间,不如地价和限价双降,直接让利于购房者。”
国企购地新政初显成效
9月24日,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进一步规范地方事业单位债务管控,建立严格的举债审批制度,禁止新增各类隐性债务,切实防范事业单位债务风险。
《通知》出台1个月以来,从南京、广州等地的第三批集中土拍情况来看,地方城投仍是拿地的主力军。
不过作为今年首个完成第四批次集中供地城市的无锡,《通知》的约束效果明显。今年以来,无锡的集中供地一直以城投等地方国资作为主力军,前三批集中供地,地方国资拿地金额占比分别为92%、55%、89%,央企国企尚未在无锡拿地。在10月25日的无锡第四批集中土拍中,推出的13宗地块全部底价成交。其中4宗地被民企竞得:本土民企摘得3宗,朗诗摘得1宗;而无锡当地国资企业的拿地金额占比降至33%。
“地方国资拿地金额占比大幅下降至33%,可见财政部政策对于地方国资参与土拍的约束效果初步显现,预计后续其他城市会有相似的变化。”张凯表示,“由于托底土拍难度加大,为减少地块流拍,预计部分城市今年第四批次土地供应将有一定程度的缩量,以及通过更为优厚的土拍规则和更为优质的地块,吸引市场化运作的央国企及部分民营房企参拍。”
在张凯看来,《通知》主要针对托底拿地但不开发的地方国资企业,而非全面禁止城投企业拿地,因此对于有房地产开发能力和经验的城投企业,该政策并无太大影响。但对于举债拿地但没有项目开发计划的城投企业,其购地行为将被有效约束。
封面图片来源:图
相关文章
缺货程度堪比首发!iPhone 14 Pro发货已延期至2023年
如果你双十一抢了iPhone 14系列,可能赚到了。目前电商节刚刚过去,iPhone 14全系就开始严重缺货,渠道价格一路上涨,Pro版已经最少要加价1000元。然而目前苹果不但没有解决供应问题,反而2025-07-06- 6月7日,浙江省房地产业协会与浙商资产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发起设立“并购重整合伙企业”,初步成立了100亿规模的“并购重组专项资金”,推动危困房企项目并购重组。根据企查查,浙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25-07-06
新能源车主陷保费焦虑:投保限制多,新造车企业被“针对”,车企还想分一杯羹?
近期,有关“新能源车保费大幅上涨”的话题再度成为热搜,但相比于半年前的一片“涨声”,有新能源车主发出了不同的声音。“本来以为我的车险费用今年也会涨价,但没想到价格还降低了不少。”一位比亚迪元Pro的车2025-07-06- 最近,部分上海市民反映购买“隔离险”被拒赔,理由是上海没有中高风险地区,再度将隔离险推上了风口浪尖。新冠肺炎疫情下,各家保险公司也主动扩展了意外险的保险责任,隔离津贴成了新卖点,这些具有隔离津贴的意外2025-07-06
- 今日,《中国人民银行 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正式公布。《通知》就房地产融资、“保交楼”金融服务、受困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等方面做出安排,提出16条措施。2025-07-06
- 当地时间6月7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表示,因猴痘病毒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为“避免混淆”,该机构已经从相关旅行通知中删除了佩戴口罩的建议。据路透社6月7日报道,CDC的发言人表示,“6日晚2025-07-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