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暗箱操作算计消费者,不能让大数据算法藏在“黑箱”里

转自:中国消费者报
近日,黑箱消费者张女士向记者反映,评论相同的暗箱链接、同样的操作产品,新用户收到的算计商品质量却远低于老用户,怀疑自己被大数据“杀生”了。消费(据11月2日《工人日报》报道)
不管是大数大数据“杀熟”,还是据算大数据“杀生”,其背后都是法藏相关平台或商家利用大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悄悄获取、黑箱分析消费者的评论性别、年龄、暗箱职业、操作消费能力、算计兴趣、消费喜好等信息,并基于此“看人下菜碟”,对不同的消费者在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品质等方面实施差异化服务,从而实现盈利的最大化。
平台或商家利用信息优势地位,暗箱操作,算计消费者,构成了消费歧视,损害了消费公平,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权利,违背了商业道德,违背了定价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交易原则。
一些平台或商家之所以对使用大数据算计消费者乐此不疲,且屡试不爽,一个主要原因是,平台或商家的算法不透明,消费者大都不了解大数据的算法规则,甚至不知道大数据算法的存在,只能无奈被动地接受大数据的扫描、分析,对大数据算法的知情权、选择权、规避权、监督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要破解大数据算法侵权问题,关键在于打破大数据算法摸不着也看不懂的“黑箱”。对此,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给出了“药方”——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以显著方式告知用户其提供算法推荐服务的情况,并以适当方式公示算法推荐服务的基本原理、目的意图和主要运行机制等;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应当保护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违法行为。
这些规定既拉出了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的责任清单,也划清了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的行为红线。平台或商家应增强自律意识,远离算法红线,推进算法的透明运行,向消费者主动、充分说明、解释算法的运行规则、逻辑,尊重消费者选择算法、规避算法的意愿和权利,让消费者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懂,且能对算法施加人为干预。
网信办、工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应依法建立和完善算法分级分类安全和管理制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对算法推荐服务的安全评估和监督检查工作,给大数据算法戴牢“监管笼头”,督促平台、商家规范算法运行机制,合理设置算法中的参数和权重,消除算法中的侵权点、隐患点,为消费者营造透明、公平、安全、有序的消费环境。
相关文章
直击北京银行三季报业绩会:不良资产处置成效如何?房地产风险敞口表现如何?
记者 | 曾仰琳11月23日,601169.SH)线上召开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北京银行董事、行长杨书剑和董秘曹卓出席并回答了投资者提问。界面新闻记者梳理发现,北京银行管2025-07-06全国股转公司、北交所发布进一步优化监管服务若干措施 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恢复发展
来源:北交所官网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和中国证监会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支持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行业企业加快恢复发展,2022年5月31日2025-07-06- 5月31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51场新闻发布会上,丰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区委新闻发言人韩新星介绍,5月30日0时至24时,丰台区新增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9例,相关病例活动轨迹32025-07-06
- 在对俄能源制裁不断升级的背景下,欧洲各国正加紧在世界范围内寻求俄罗斯天然气的替代能源。有报道指出,欧洲的“寻气竞赛”已经威胁到了澳大利亚五个天然气进口终端计划,在未来两年内,人口众多的澳大利亚东南部地2025-07-06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记者 邱德坤近日,蜂巢能源“报考”科创板IPO获受理,成为动力电池企业冲刺上市的最新案例。上海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2022年前10个月,国内动2025-07-06
- 来源:财经网财经网产经讯 5月31日,中国酒业协会官方公众号披露,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GB/T 15109-2021《白酒工业术语》及GB/T 17204-2021《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国家标2025-07-06
最新评论